English

【威图展讯】“巧手捏出的祝福”—非遗传承人王军好《蒿酵传统花饽饽》作品展
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11-21
  • |
  • 作者:暂无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1098

非遗传承人简介:

王军好,女,1976年3月3日出生,胶东沿海蒿酵传统花饽饽第五代非遗传承人,威海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,威海市环翠区文化产业协会理事,威海市文化交流协会会员,威海市庆喜楼鲸仙子花饽饽创始人,工艺美术设计师。

自幼爱好绘画、美术、剪纸等手工制作,其母亲制作的花饽饽远近闻名,深受母亲影响,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制作十二生肖,大枣饽饽,捏豆面灯等,为将来技艺的传承打下了深厚的基础。参加工作后,又从事了美术设计工作,使她对艺术的创新和打造有着更高的造诣。

现在专业从事花饽饽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,通过自己的理解,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,积极创新,使其焕发了新的活力,让千年蒿酵老引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。

指尖流转一花开

巧手揉捏百鸟来

龙凤人间何处见

而今相伴落面台


家乡的美食,是每个人挥之不去的牵挂。在每个威海人的记忆中,结婚、生子、祝寿、祭祀等特别的日子里,家家户户都会蒸一锅花饽饽,表达不同的寓意。

大家都知道,“馒头”与饽饽极为相似,为什么逢年过节祭奠时,看不到“馒头”的踪影呢?据说早年大军出征时有斩下敌军人头祭旗的习惯。后来诸葛亮五月渡泸时,不愿多杀结怨,遂令士兵用面粉蒸成“蛮头”形状代替人头祭旗。所以为了避讳,胶东人在祭神或者祭奠祖先时,就用一种经过精细加工的美味面食——“花饽饽”替代。

胶东花饽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,不仅蕴含着胶东人民的智慧,更是胶东面食文化的一道风景。2009年,胶东花饽饽民俗被列入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为了进一步传承民俗文化,威海市图书馆将于11月21日开展一场“巧手捏出的祝福”—非遗传承人王军好《蒿酵传统花饽饽》作品展。

展览时间:2019年11月21日-2019年11月26日

展览地点:威海市图书馆南侧展区


部分作品欣赏: